一、直肠憩室
直肠憩室(rectal diverticulum)是直肠壁局部向外膨出形成的囊状突出。常常多个同发,临床上以犬的直肠憩室多见。主要发生在直肠后部,可单侧发病,也有双侧同发。尤以老龄雄性犬为多,且常伴有会阴疝。
(一)病因 正常时直肠末端由外侧尾肌、肛门提举肌及骨盆膈膜从侧面支撑。当会阴疝时,这些肌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。直肠末端失去支撑,肠壁伸长而形成憩室。如果肠内有异物或充满粪便时,后躯受到突然的撞击,可能促使直肠憩室的形成。在直肠憩室的形成过程中,突出的直肠黏膜分离和压迫肌纤维,使直肠黏膜肌层和肛门括约肌逐渐萎缩,加速了憩室的形成。只有极少数的病例是直肠支持肌的破坏而引发。
(二)症状 病犬出现慢性肠便秘,频繁努责,里急后重。憩室内滞留较多粪便时可发展为憩室炎或直肠坏死。当并发会阴疝时,有的憩室可进入疝内。个别情况下也可造成直肠穿孔,引发腹膜炎或直肠周围脓肿。
(三)诊断 直肠检查,直肠镜检查,X线摄影均可确诊。
(四)治疗 直肠憩室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者不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。因为已形成的直肠憩室如果不切开直肠肠腔,几乎不可能复位。只能用可吸收缝线缝好支撑肌的缺陷或损伤,一般不需切除突出的黏膜。当肛门外括约肌、内括约肌受损严重并伴发会阴疝和巨大结肠症时,即使做了外科手术也不可能恢复正常通便。因此只有特别大的直肠憩室,且在修复会阴憩室时才考虑进行手术复位。
然而有些情况可以进行必要的术手治疗,如伴有前列腺肥大的犬,去势可恢复骨盆膈膜的张力。并发会阴疝时,可适时做疝孔缝合和骨盆膈膜修复术。对重症犬施以直肠皱褶手术。也可在直肠壁做纵行椭圆形切除,然后分层缝合,闭锁肠管。
二、直肠阴道瘘
直肠阴道瘘(rectovaginal fistulae)是直肠瘘管通入阴道,且常伴发锁肛。粪便可经阴道流出。此类病例很少有其它临床症状,初生不易发现,除非动物发生便秘或瘘口较小,排便受阻时才出现腹围增大,排便困难,继发巨结肠症等。病畜阴部周围常被粪便污染,引起湿疹,阴部敏感等症状。
直肠阴道瘘并非均为先天性畸形。有的成年母畜在分娩中胎儿通过产道时,其蹄及突出部分损伤阴道顶部和直肠底部,在直肠阴道之间形成一个通道,粪便随之进入阴道而排除。有时人工助产和直肠手术也可能产生此种情况,必须引起高度注意。
对于先天性直肠阴道瘘,唯一的治疗方法是手术。可在会阴正中线,由阴道向后上方至肛门缘切开,分离直肠与周围的结缔组织,阴道瘘管处行梭形切口,将瘘管与周围组织分离。牵引直肠,移于肛门部,将瘘管口直肠黏膜与皮肤缝合。最后缝合会阴切口。也可先由阴道内围绕瘘口环形切开黏膜,沿瘘管将直肠与周围组织分离。然后在肛门原位开一纵切口,将直肠由切口牵出,并将直肠黏膜与肛门皮肤缝合,如无括约肌时,再做括约肌成形术。
对于大动物分娩引起的直肠阴道瘘,Forsell推荐一种好的手术方法。动物站立保定,适当麻醉,排空直肠蓄粪,用蘸湿的无刺激性消毒棉拭子伸入直肠内,仔细地将直肠壁擦净,在肛门和阴户之间作一横切口,长约10~13cm,分离直肠创口与阴道创口,勿损伤直肠壁,保留其厚度不小于1~1.5cm,避免缝合时撕裂。且缝主张合方向应垂直于畜体的长轴,以免因张力大再次损伤。采用内翻缝合,使创缘翻入直肠腔内,另一只手应在直肠内小心地检查,勿使缝针穿透黏膜层,为保证缝合的确实,在内翻缝合后再加几针间断缝合。阴道创口用同样的方法缝合,但缝合的方向正好与直肠缝线相反,应与阴道长轴相一致。如果阴道壁组织缺损难以缝合,则可不缝合,将会形成肉芽组织而愈合。皮肤结节缝合。术后护理,最好肌肉注射抗生素数日,以防感染。
 |
 |
 |
图10-2-01 |
图10-2-02 |
图10-2-03 |
 |
 |
 |
图10-2-04 |
图10-2-05 |
图10-2-06 |
 |
 |
 |
图10-2-07 |
图10-2-08 |
图10-2-09 |
三、直肠和肛门脱垂
直肠和肛门脱垂(rectal and anal prolapse)是指直肠末端的黏膜层脱出肛门(脱肛)或直肠一部分、甚至大部分向外翻转脱出肛门(直肠脱)。严重的病例在发生直肠脱的同时并发肠套叠或直肠疝。本病多见于猪和犬,马、牛和其它动物也可发生,均以幼龄动物易发。
(一)病因
直肠脱是由多种原因综合的结果,但主要原因是直肠韧带松弛,直肠黏膜下层组织和肛门括约肌松弛和机能不全。而直肠全层肠壁脱垂,则是由于直肠发育不全、萎缩或神经营养不良松弛无力,不能保持直肠正常位置所引起。直肠脱的诱因为长时间泻痢、便秘、病后瘦弱、病理性分娩,或用刺激性药物灌肠后引起强烈努责,腹内压增高促使直肠向外突出。此外,马胃蝇蛆直肠肛门停留,牛的阴道脱,仔猪维生素缺乏,猪饲料突然改变也是诱发本病的原因。
(二)症状
轻者直肠在病畜卧地或排粪后部分脱出,即直肠部分性或黏膜性脱垂(图10-2-01)。在发生黏膜性脱垂时,直肠黏膜的皱襞往往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能自行复位,若此现象经常出现,则脱出的黏膜发炎,很快地在黏膜下层形成高度水肿,失去自行复原的能力(图10-2-02、图10-2-03)。临床诊断可在肛门口处见到圆球形,颜色淡红或暗红的肿胀(图10-2-04)。随着炎症和水肿的发展,则直肠壁全层脱出,即直肠完全脱垂。诊断时可见到由肛门内突出呈圆筒状下垂的肿胀物(图10-2-05)。由于脱出的肠管被肛门括约肌箝压,而导致血循障碍,水肿更加严重,同时因受外界的污染,表面污秽不洁,沾有泥土和草屑等,甚至发生黏膜出血、糜烂、坏死和继发损伤(图10-2-06、图10-2-07、图10-2-08、图10-2-09)。此时,病畜常伴有全身症状,体温升高,食欲减退,精神沉郁,并且频频努责,做排粪姿势。
(三)诊断
可依据临床症状作出诊断。但应注意判断有否并发套叠和直肠疝。单纯性直肠脱,圆筒状肿胀脱出向下弯曲下垂,手指不能沿脱出的直肠和肛门之间向盆腔的方向插入,而伴有肠套叠的脱出时,脱出的肠管由于后肠系膜的牵引,而使脱出的圆筒状肿胀向上弯曲,坚硬而厚,手指可沿直肠和肛门之间向骨盆方向插入,不遇障碍(图10-2-10)。
 |
 |
 |
图10-2-10 |
图10-2-11 |
图10-2-12 |
 |
 |
 |
图10-2-13 |
图10-2-14 |
图10-2-15 |
(四)治疗
病初及时治疗便秘、下痢、阴道脱等。并注意饲予青草和软干草,充分饮水。对脱出的直肠,则根据具体情况,参照下述方法及早进行治疗。
1.整复 是治疗直肠脱的首要任务,其目的是使脱出的肠管恢复到原位,适用于发病初期或黏膜性脱垂的病例。整复应尽可能在直肠壁及肠周围蜂窝组织未发生水肿以前施行。方法是先用0.25%温热的高锰酸钾溶液或1%明矾溶液清洗患部,除去污物或坏死黏膜,然后用手指谨慎地将脱出的肠管还纳原位。为了保证顺利地整复,在猪和犬等可将两后肢提起,马、牛可使躯体后部稍高。为了减轻疼痛和挣扎,最好给病畜施行荐尾硬膜外腔麻醉或直肠后神经传导麻醉。为防再度脱出,应做肛门环缩术:用弯三角针系10#缝线,线端穿上青霉素胶盖,缝针距肛门缘1.5~2cm处的6点种处刺入皮下,经皮下至3点种处穿出(图10-2-11),再缝合上一个胶盖,缝针于2~3点种之间的皮外进针(图10-2-12),经皮下于12点处出针,再系上一个胶盖,在9点种处同样出针,至6点种处胶盖进针与出针,缝线绕肛门一周,抽紧两线头使肛门缩小(图10-2-13)。
2.剪黏膜法 是我国民间传统治疗家畜直肠脱的方法,适用于脱出时间较长,水肿严重,黏膜干裂或坏死的病例。其操作方法是按“洗、剪、擦、送、温敷”五个步骤进行。先用温水洗净患部,继以温防风汤(防风、荆芥、薄荷、苦参、黄柏各12.0,花椒3.0,加水适量煎两沸,去渣,候温待用)冲洗患部。之后用剪刀剪除或用手指剥除干裂坏死的黏膜,再用消毒纱布兜住肠管,撒上适量明矾粉末揉擦,挤出水肿液,用温生理盐水冲洗后,涂1%~2%的碘石蜡油润滑,然后从肠腔口开始,谨慎地将脱出的肠管向内翻入肛门内。在送入肠管时,术者应将手臂(猪、犬用手指)随之伸入肛门内,使直肠完全复位。最后在肛门外进行温敷。
3.固定法 在整复后仍继续脱出的病例,则需考虑将肛门周围予以缝合,缩小肛门孔,防止再脱出。方法是距肛门孔1~3cm处,做一肛门周围的荷包缝合,收紧缝线,保留1~2指大小的排粪口(牛2~3指),打成活结,以便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肛门口的松紧度,经7~10d左右病畜不再努责时,则将缝线拆除。
4.直肠部分截除术 手术切除用于脱出过多、整复有困难、脱出的直肠发生坏死、穿孔或有套叠而不能复位的病例。
(1)麻醉 行荐尾间隙硬膜外腔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。
(2)手术方法 常用的有以下两种方法:
直肠部分切除术:在充分清洗消毒脱出肠管的基础上,取两根灭菌的兽用麻醉针头或细编织针,紧贴肛门外交叉刺穿脱出的肠管将其固定(图10-2-14)。若是马、牛等大动物,直肠管腔较粗大,最好先插入直肠一根橡胶管或塑料管,然后用针交叉固定,进行手术(图10-2-15)。对于仔猪和幼犬,可用带胶套的肠钳夹住脱出的肠管进行固定,且兼有止血作用。在固定针后方约2cm处,将直肠环形横切,充分止血后(应特别注意位于肠管背侧痔动脉的止血),用细丝线和圆针,把肠管两层断端的浆膜和肌层分别做结节缝合,然后用单纯连续缝合法缝合内外两层黏膜层。缝合结束后用0.25%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冲洗、蘸干,涂以碘甘油或抗生素药物。
黏膜下层切除术:适用于单纯性直肠脱。在距肛门周缘约1cm处,环形切开达黏膜下层,向下剥离,并翻转黏膜层,将其剪除,最后顶端黏膜边缘与肛门周缘黏膜边缘用肠线作结节缝合(图10-2-16)。整复脱出部,肛门口作荷包缝合。
当并发套叠性直肠脱时,采用温水灌肠,力求以手将套叠肠管挤回盆腔,若不成功,则切开脱出直肠外壁,用手指将套叠的肠管推回肛门内,或开腹进行手术整复。为防止复发,应将肛门固定。
6.普鲁卡因溶液盆腔器官封闭,效果良好。
(五)护理 手术后喂以麸皮、米粥和柔软饲料,多饮温水,防止卧地。根据病情给予镇痛、消炎等对症疗法。
 |
 |
图10-2-16 |
 |
图10-2-18 |
图10-2-17 |
四、直肠损伤
直肠损伤(injuries of the rectum)包括两类,一类是直肠黏膜和肌层的损伤,但浆膜完整无损称直肠不全破裂。另一类为直肠壁各层完全破损称直肠全破裂或直肠穿孔。根据破裂的部位,又分为腹膜内直肠破裂和腹膜外直肠破裂两种(图10-2-17),腹膜内直肠破裂时,肠内容物流入腹腔,常造成病畜死亡。腹膜外直肠破裂时,则粪便污染直肠周围蜂窝组织。直肠全破裂,主要发生于马,牛多为直肠黏膜和肌层的损伤。
(一)病因
引起直肠损伤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:
1.机械性损伤 如直肠检查不按常规,操作粗暴,或检查时牲畜突然骚动、强烈努责而被手指戳破,此外也可由于测体温时体温计破裂,粗暴地插入灌肠器,以及直肠内膀胱穿刺不当划破直肠,引起机械性的完全或不完全破裂。也见于配种时阴茎误入直肠而引起。
2.火器创 如枪弹、弹片等所致的损伤。
3.病理性损伤 如骨盆骨折、病理性分娩、肛门附近发生创伤而并发直肠损伤等。
(二)症状及诊断
直检时手指染血是直肠损伤的明显指征,病初排粪时发现粪中混有新鲜血液也是诊断的依据。但由于损伤的部位、程度和范围的大小,有无并发症等,临床症状也有所不同,仅黏膜破损,出血较少,如黏膜、肌层同时破损,特别是破损面积较大时,出血较多,排出大量带血的粪便,病畜表现不安(尤其是马)。直肠后无浆膜区的腹膜外直肠破损,病畜表现为排粪次数增加,努责现象频频出现。直检时,可见损伤的局部水肿,表面粗糙,但早期一般全身变化不大,预后也较好。由于该处无浆膜被覆,而是借助于疏松结缔组织、肌肉和邻近器官相连,所以当黏膜和肌层同时破裂时,则容易使粪便污染直肠周围组织,而引起直肠周围蜂窝织炎及脓肿。直肠前部损伤时,直检可触知破损处粗糙,局部炎性水肿,且常形成创囊,囊内蓄积粪团和血块。由于大量粪便的蓄积,病畜不安,排粪小心。这种仅黏膜和肌层的破损而浆膜仍保持完整性时,若能及时诊断和治疗,预后尚好。如若粪团将浆膜撑破,而造成直肠完全破裂时,则肠内容物进入腹腔,病畜立即出现不安和不同程度的疝痛症状,全身出汗,呼吸迫促,肌肉震颤,腹壁紧张而敏感,频频作排粪姿势,直检时可清楚地摸到破裂口。此时病畜往往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和败血症症状,而陷于重剧休克,预后多为不良,常于一、两日内死亡。在直肠起始部破裂时,小肠肠襻可经创口进入直肠内,甚至可经肛门脱出。如因病理性分娩所致的直肠破裂,则粪便可从阴道中漏出。
(三)治疗
在治疗时可根据病情选用下述的某一种方法。
1.一般处理 首先要使病畜安静,及时保护破裂口,严防肠内容物漏进腹腔。为了使病畜安静,大动物可静脉内注射5%水合氯醛溶液200~300ml,小动物可使用丙嗪类药物等,然后根据病情及时处理。在仅仅损伤直肠黏膜和出血不多的病例,可不予以治疗,如损伤直肠黏膜和肌层且创口较大,出血较多,则需用增强血液凝固性药物止血,并在轻微压力下向直肠内注入收敛剂。直肠损伤部分可用白芨糊剂涂敷,方法:白芨粉适量,用80℃热水冲成糊剂,候温至40℃时,用纱布蘸取涂敷于直肠损伤部,每日3~4次。当直肠内有积粪,应及时仔细地掏出积粪,以减少对损伤部的刺激和压迫,并喂给柔软的饲料和适量盐类泻剂。当直肠周围发生蜂窝织炎或脓肿时,可在肛门侧方肿胀的低位处,切开排脓。
2.保守疗法 适用于无浆膜区的损伤和前部有浆膜区较小范围的损伤,目的在于保护局部创面,防止造成破裂孔。方法是在直肠破损处创面的创囊内,填塞浸有抗生素的脱脂棉,借以保护局部创面,防止粪便蓄积而将浆膜撑破。为了提高治疗效果,要及时地将直肠内的粪便掏出,并给予少量柔软的饲料和适量的盐类泻剂,以使粪便稀软而减少刺激。为了促进病畜早日康复,在治疗同时,要注意饲养管理,加强营养,以增强抗病能力,并配合必要的对症疗法或全身抗生素的应用。在治疗过程中,应每天检查创口的变化情况,并根据病情的发展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。
3.手术疗法 凡直肠全破裂的病例均应及早施行手术治疗,提高疗效。手术治疗方法较多,现介绍下面几种方法:
(1)直肠内单手缝合法 主要用于大动物,适用于直肠后段破裂或人工直肠脱出有困难的病例。
保定:柱栏内站立保定。
麻醉:取2%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30~40ml,行荐尾硬膜外腔麻醉。
手术:选中号1/2弯针,穿以1~1.5m长的10号缝线,以拇指和食指持针尖,手掌保护针身,将缝线送入直肠内,用中指和无名指触摸和固定创缘,以掌心推动针尾,穿透肠壁全层,从一侧创缘至对侧创缘,第一针缝毕后,将针线握在手掌中,谨慎地拉出体外,两个线尾在肛门外打第一结扣,助手牵引线尾,术者用食指将线结推送到直肠内缝合部位,再由助手在外打一个结,送到直肠内缝合部,使之形成一针结节缝合,用同样方法对整个破裂口进行全层单纯连续缝合,每缝一针均需拉紧缝线。缝完破裂口须作细致检查,必要时可作补充缝合,最后打结并剪除线尾,用白芨糊剂涂敷缝合处。
直肠内单手缝合法的缺点是缝合时仅用单手操作,又不能在直视下进行,所以,没有熟练的缝合技巧,往往缝合不够确实。
(2)长柄全弯针缝合法 本缝合法用特制长柄缝针。全弯针弧度的直径约3cm左右,距针尖0.6cm处有一挂线针孔。缝合方法与直肠内单手缝合基本相同。术者在直肠内的手只需固定创缘和确定进针部位,推针动作则由另一手在体外转动针柄进行。
(3)直肠缝合器缝合法 是长柄全弯针缝合法的一种改进新法,是应用特制的T64型直肠缝合器,结合应用直肠手术窥镜,进行直肠破裂处缝合,其操作方法基本与上述缝合法类同,由于缝合器内配有线梭、刀片、线导,从而简化了在直肠内打结、剪线等操作。
(4)肛门旁侧切开缝合法 适应于直肠各部位破裂的缝合,但手术难度大,需对直肠壁及其周围组织进行广泛的分离,易误伤血管和神经,为此,要求术前熟知局剖解剖,术中操作仔细,否则将导致直肠麻痹、蜂窝织炎等后遗症的发生。
(5)人工直肠脱出术 本法适用于直肠壶腹前段狭窄部的损伤。
保定:侧卧保定或柱栏内站立保定。
麻醉:全身麻醉,同时作阴部神经与直肠后神经传导麻醉。也可行荐尾硬膜外腔麻醉,同时作阴部神经与直肠后神经传导麻醉。
手术:麻醉后15~20min,针刺肛门反应减弱时即可施行人工脱出直肠。方法是在探寻到破裂口后,术者手指夹持小块纱布进入直肠内,拇指与中指夹住破裂口创缘两侧,谨慎而徐缓地向外牵引破裂口的黏膜,使其翻至肛门外,形成人工直肠脱。直肠脱出后,助手手指隔着纱布夹持破裂口使之固定,并用青霉素生理盐水冲洗破裂口,术者迅速而准确地连续缝合外翻的黏膜和肌层后,还纳直肠腔内。缝合部参照直肠损伤的保守疗法进行处理(图10-2-18)。
|